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7.29
【期号】= 3076
【标题】= 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我市公开选聘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纪实
【版次】= 01
【版名】= 要闻
【作者】= 冯孝亭 王欣
【专栏】=
【正文】=
 

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我市公开选聘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纪实

冯孝亭 王欣  (2003.07.29)

  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我市公开选聘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纪实
    历时一个多月时间,我市公开选聘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取得了圆
满成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公开选聘的25名副县级领导干部
,经过层层选拔,从1641名报考者中脱颖而出。目前,他们已经走上
了各自的领导岗位,到更大的空间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选聘的25名干部平均年龄33.3岁,其中30岁以下的6人,占到了2
4%。这次公开选聘副县级领导干部工作,使用、发现和储备了一批
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人才,而更重要的是在全市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队
伍中进一步倡树了勤奋学习、干事创业的良好风气,产生了强大的导
向作用。
    引入竞争机制,为选拔优秀干部提供保障
    灵活运用多种方式聚集人才,在全市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这是新世纪之初东营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市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肯干事、
干成事的领导干部,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知识、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断增强。但我市现有县级领导干部熟悉宏观经
济管理、外经外贸、科技、金融、法律、外语等方面工作的干部较少
。这种状况,已不适应全市改革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针对这种
情况,市委确定,在全市范围内为市直部门和单位公开选聘25名副县
级领导干部,并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把公开选聘的范围锁定为全市党
政机关、事业单位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含中央、省驻东营单位)
中符合条件的干部。
    事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就发现、选聘什么样的干部。在职
位的设置上,此次选聘突出了为全市大局服务,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
一要务,公开选拔经济和涉外部门的领导干部,这就既为全市经济和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选拔人才,又把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专业性人才
纳入组织视野。同时,针对党外干部、妇女干部后备相对不足的实际,
加大了对党外干部、妇女干部的选拔力度。我市还把党校教研室主任
纳入到全市范围内公开选拔,适应市委“十五”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提
出的五年内对市管干部培训一遍的要求,补充党校一线教学研究人才,
增强党校的师资力量。
    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引入竞争机制,较大规模地集中选聘副县级领
导干部,打破了一些人为设置的“台阶”、“框框”,拓宽了识人选
人渠道,为选拔大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提供了机制上的
保障,特别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了条件。这在广大干部中激起了强
烈反响,充分调动起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市共有1680人
报名,1641名干部符合报考资格并参加了笔试,是我市历次公开选拔
副县级领导干部报名人数最多的一次。
    严密组织管理,创造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
    公开选聘的全程序始终保持着严谨公开透明。良好的环境,使所
有应考者的才能得到发挥,素质得到了考验。被聘任者信心百倍,又
陡增压力;落聘者心服口服,又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
    我市坚持把强化保密措施与实行“阳光操作”结合起来,对命题
、考试、阅卷等环节,实行全封闭管理,确保保密工作万无一失;而
对选聘工作中宜公开的内容,包括报名情况、考试成绩、考察和录用
人员名单等,全部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公开,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群众的
监督作用。另外,纪检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工作贯穿于
公开选聘的全过程。
    既充分体现“分数”的权威性,又注重了解干部的全面素质情况
,使“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得到了充分体现。所有报名
者都要提交工作实绩报告,在限定的字数内,实事求是地反映自己的
实际工作业绩。在考察工作中,每个考察组提前熟悉了干部的《工作
实绩报告》,采取查阅资料、实地察看、数字对比、同考察对象面谈
等方式,全面了解和考察干部的政绩,并注意核实个人工作实绩报告
的真实程度,对考察对象的日常表现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
    既严把考选干部的“入口”,又要疏通“出口”。这次公开选聘
副县级领导干部还采取了聘任的方式,并签订一年半的聘任合同书,
对在聘任期内出现重大失误或犯有严重错误,或问题较多、确实不胜
任聘任职务的,一般回原单位安排工作,改变了过去“一考定终身”
的弊端,初步形成了择优进入、正常退出的选任机制。
    看学识重能力,一批优秀干部脱颖而出
    在公开选聘工作的各阶段,我市采取得力措施让干部有施展才干
的机会,注重给应试人员能力的发挥留有充分的空间,既重视干部知
识水平的测试,更注重对干部实际能力的检验,防止出现选聘干部“
高分低能”、“眼高手底”的现象。
    笔试中,辩析、案例分析和对策性论文试题占总分数的65%,干
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和业务素养成为测试的
主要内容。在市直经济涉外部门领导干部的考试中,增加了对外语的
考试,在面试阶段成功组织了外语口语和听力的测试,比较直观地掌
握了选聘干部的知识运用能力,为经济、涉外部门选聘了一批复合型
、外向型人才,避免了选聘干部相对与所任职位的“短缺项”,缩短
了“磨合期”。在党校教研室主任的考察阶段,组织选聘干部进行试
讲,把干部提前推上讲台,面对面地检验干部对组织教学能力的把握
水平,突出对党校职业特点和教师基本功的测试,避免了所选聘人员
与职位要求的“错位”。
    在公开考选形式上,坚持把职级竞争与职位竞争相结合。根据党
校教研室主任的工作性质和专业要求,实行了职位竞争,增强了选聘
工作的针对性,真正选拔出了适应各职位要求、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人
才。党外干部、妇女干部、经济和涉外部门干部采取了分类别、按职
级竞争的办法,先按考试成绩和考察情况确定任用人选,再根据人选
素质状况确定具体职位,做到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这次公开选聘副县级领导干部,是我市在选人用人方式上进行的
新探索、实现的新突破。它使一批年纪轻、学历高的干部得到提拔,
一批发展潜力大的干部得到储备,一大批有竞争优势的干部纳入组织
视野。它在全市干部队伍中产生了强大冲击波,激发着广大干部勤奋
学习、积极进取,努力去实现自身的价值。(记者 冯孝亭 通讯员
 王欣)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