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8.05
【期号】= 3082
【标题】= 我国高湿高温天气会引发七大注意力
【版次】= 07
【版名】= 黄河口晚刊  国内聚焦
【作者】=
【专栏】=
【正文】=
 

我国高湿高温天气会引发七大注意力

  (2003.08.05)

   我国高湿高温天气会引发七大注意力
    天热注意力一:会发布高温高湿警报吗
    在已经比较习惯听到沙尘暴警报、暴雨警报、寒潮警报时,人们
开始发问:高温高湿天气为什么没有天气警报?中央气象台预报科科
长、高级工程师乔林在回答一位网友“多高的温度会发天气警报”时
说:我们发过暴雨警报,发过沙尘暴警报,也发过寒潮警报,但是我
们还没有发过高温天气警报。至于在什么情况下发高温警报,乔林说
,现在还没有详细的制定多少度高温就发高温警报。
    天热注意力二:该不该放高温假
    在一家软件公司上班的李先生说:“这么热的天,动一动就浑身
是汗,整天呆在空调办公室里,已有同事得了‘空调病’,工作起来
效率也低。还不如放假得了。倒不是说像教师那样放暑假,只要躲过
‘桑拿天’就行。”而家住四惠附近的小朱说:“我每天要挤近一个
小时的公交车上下班,天热加上车上人又多,把人折腾得头昏脑胀。
吃饭没食欲,上班也很有些萎靡不振。像这样,还不如放假的好。”
许多人对此都表示赞同,认为天气最热的时候不过一星期,放假对于
单位也不会有太大损失,对于一些特殊无法放假的企业,则可以给员
工以相应的补贴;另外,一些人也表示,即使不能放假,至少可以在
作息时间上稍微调整一下。
    记者就此事查阅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其中并无“高温
假”这一说法。而据了解,在一些企业中已开始实行“高温假期”制
度。
    天热注意力三:“气象商品”何时量身定制
    近日,记者又了解到,上海第一百货、联华超市、华联超市等6
家著名商家、企业纷纷与气象局签订协议,以每月约1000元的价格,
购买天气预报;个别外省市的空调制造商也随即跟进……天气预报摇
身一变成了商品,这样的奇事在上海已成为事实。
    据业内人士分析,由于经营需要,商家对短期天气情况尤其是下
一周、下一月的天气格外重视,晴雨冷暖关系到商品的出样、陈列和
配送等。商家通过获得的天气信息去指导商店的日常运营。
    据了解,目前在北京也有一些商家在向气象台预定天气信息,但
数量还相当少。即便在上海,“气象商品”也是刚刚起步。另外,由
于获取天气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企业可以通过上网、打221台、短
信息等方式获得天气信息,而不少媒体也一直在提供一些天气信息,
这就使得商家对气象台的依赖相对减小。同时,由于一般天气预报所
提供的多为近两天的天气情况,而无法适应商家对未来几天甚至一个
月的天气走向的关注。但“天气商品”确实存在着买方市场。
    天热注意力四:会不会牵出一只秋老虎
    眼瞅着8月8日“立秋”就到跟前了,不少人问,“桑拿天”之后
秋老虎会不会接踵而至?记者从221“专家咨询”处了解到:近两天
,天气仍旧会比较热;但比起前几天的高温高湿已有所缓解。今后将
不再有8月1日前后的那种高湿天气。
    221专家告诉记者:高温天气在北京并不少见,但像8月1日这样
的高湿天气还比较罕见。她又接着补充说自己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天
气。而最近两三天里,由于有比较普遍的降水,湿热天气可能仍会持
续一段时间,但气温不会太高。随后,北京的气温将会走低,比较凉
爽的天气即将到来。记者从其他途径又了解到:本周偏南暖湿气流仍
比较活跃,最高气温33℃,平均气温27℃,比常年同期平均气温高1
℃。但同时由于云量较多,又多有雷阵雨天气,相比前几天已有极大
好转。
    天热注意力五:气温高成冠心病导火索
    家住北京朝阳区的王大爷平时脾气就大、心眼也小,遇事爱钻牛
角尖,遇到小商小贩缺斤短两他就爱讨个说法。一般在这种情况下,
只要是商贩认错就过去了。但是恰恰因为最近天气酷热,人们普遍肝
火旺盛,小贩毫不示弱,同样较起真来,争吵不断升级,直至家人和
市场管理人员一同劝说,才使双方暂时息火。可是,王大爷回到家中
却一个人闷在小屋里生闷气、喝闷酒,早把医生“按时服药、不沾烟
酒”的医嘱忘在脑后。终于,在最近一个凌晨,他的心梗爆发了,家
人急急忙忙地将其送到医院抢救。
    北京急救中心急救部主任罗怡介绍,酷热天气里,老年人首先要
做好心情调节,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诱因是郁闷的心情。他认为,在
他不按时服药和生闷气之初,身边有人能提醒他及时忘掉坏心情就不
至于此。对于老年人而言,好心情的确可以缓解疾病。
    天热注意力六:暴饮暴食加重肠道负担
    近日由于天热,许多家长不愿在家中开火,带着孩子去街头大排
档撮饭的越来越多。4岁的幼童南南就是因为细菌性痢疾被送到急诊
抢救的。家长说,平时他们经常到这家大排档就餐,羊肉串、麻辣烫
、酿皮、凉面,还有冰镇可乐、冰淇淋。家长很奇怪,为什么平时一
直这样吃就没事,碰上高温高湿的日子就容易出事,而且吃同样的东
西,大人没事,小孩子就撑不住。据医生介绍,其实孩子在这个季节
肠道十分敏感,吃自己家中的食物都有可能感染肠道疾病,何况是街
边卫生没有保障的“三无”食品。
    北京中医院裴胜大夫建议,在这样的高温高湿季节里,饮食应以
清淡为主,多食蔬菜、水果等,少吃油腻、辛辣食物。不要多吃冷饮
,否则易损伤脾胃。另外,由于食物易腐烂变质,食用熟食之前一定
要高温加热。从冰箱里拿出来的东西一定要“热”透,外界温度高,
肠胃一定不能太凉,吃凉东西应小心。
    天热注意力七:不出门也会中暑
    家庭主妇赵女士平时喜欢将室内的空调开得冷冷的,最高也有20
℃。为了预防空调病,她甚至会盖上薄棉被,她的理论是多盖被、防
感冒。但是,她忽略了居室和厨房的温差。近日,她想为家人改善一
下生活,炖一锅牛肉。但是买菜回来,刚刚将牛肉放上作料,她就一
头栽倒在地上。等到楼下的社区医生到来的时候,方才发现只是“小
小”的中暑将其击倒,一瓶藿香正气水就令其清醒,但是不幸的是她
的胳膊骨折了。急救医生呼吁,在封闭的空调环境里,新鲜空气越来
越少,特别要注意通风换气,一旦有头昏、头痛、鼻痒、咽干等症状
,即便是在室内,也要怀疑是否中暑。
    北京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刘红旭建议,室内恰当的温度应该在26
℃至28℃之间,否则老年人容易引起肺部感染;而那些整日在空调环
境下工作的人,则因为工作压力大、抵抗力差容易患热伤风。
    120急救医生左鹰介绍,在高温高湿的侵袭刺激下,人的皮肤散
热功能下降,体内热量不能散发,红外线和紫外线还可穿透皮肤直达
肌肉深层,引起肌肉温度升高,继而影响全身各器官组织的功能。对
于中老年人而言,因为自身体温调节能力下降,既怕热又怕冷。为此
,老年人在夏天午后到下午4时以前,应以尽量不外出为佳。在饮食
上宜清淡,多喝白开水、淡茶水、乌梅汤等。急救专家罗怡建议,不
要轻信可乐是最解渴的饮品,由于盐流失得比较多,最好喝一些加盐
的水,以便及时补充体内的盐。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