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08.02
【期号】= 3080
【标题】= 建立金融信用体系
【版次】= 03
【版名】= 油田专刊
【作者】= 付协忠
【专栏】= 黄河口漫话
【正文】=
 

建立金融信用体系

付协忠  (2003.08.02)

  建立金融信用体系
  □付协忠
    “信用东营”建设是全面提升我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立
完善的金融信用体系是推动“信用东营”工程实施的重要突破口之一。
去年以来,我市开展了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企业、信用镇、
信用县”活动,有效地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据了解,在全市银
行业仍有近150亿元的存差。如果解决了这部分存差问题,不仅直接
增加了百亿多的资金投放,又可以直接支持本地区的中小企业发展,
能够解决外资企业流动资金不足问题。因此,建立和完善良好的金融
信用体系势在必行。
    以信用为立法基点,制定相关法规。同时,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
信息网络,便于各方获取相对人的信用信息,减少交易风险。发挥社
会监督作用,打击和抵制失信行为,推动信用制度的建立。积极推进
、培育信用中介机构的建立,增强社会信用力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
的信用服务。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可以从一定
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的问题。要拓宽担保资金来源。地方政府
应建立外在的、长期的资本补充机制,逐年拨入一定量的资金,抵补
损失和增加资本金。同时注意发挥和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通过财
政拨、金融助、社会添、企业认等渠道不断壮大公司实力。要降低企
业筹资成本。对通过担保公司筹集资金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贴息,或实
行特殊优惠的政策。工商、土地管理、城建等部门也要适当倾斜,降
低评估、登记费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还要加强对贷款的监督。
    银企共同努力,以解决“贷款难”、“难贷款”问题为契机,建
立良好的信用关系。加大对不守信用企业、恶意欠债逃债废债企业的
制裁打击力度,保障债权人正当权益,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金融机
构转变观念,增强对中小企业及个体私营经济的渗透和支持力度。充
分运用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支持困难企业。银行业要提高经营机制的
灵活性,改进信贷管理体制,增强授权授信灵活性。切实解决合规贷
款载体不足问题。政府、银行、企业要结合本市企业改制情况,发挥
品牌、人才、技术、管理等优势,通过兼并、收购、控股等资本运作
方式,吸引国内外企业来我市投资,联手培育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载
体,壮大经济规模。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