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11.01
【期号】= 3155
【标题】= 创新结硕果 机制开新局
【版次】= 02
【版名】= 专刊
【作者】= 东营区审计局
【专栏】=
【正文】=
 

创新结硕果 机制开新局

东营区审计局  (2003.11.01)

   创新结硕果 机制开新局
    东营区审计局
    东营区审计局自成立以来,牢牢抓住创新这一不竭动力,以思路
的创新推动体制的创新,以体制的创新推动工作的创新,逐步建立完
善了适应中心城区特点的审计监督体系,保障了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
,审计的路子越走越宽,覆盖范围越来越广,执法力度越来越大。到
2002年末,共审计单位759个,查出违纪违规行为金额43730万元,上
交财政4957万元,有效地维护了区域财经秩序,先后被授予省级“先
进审计集体”、省级“审计科研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树立了
良好的审计形象。
    创新监督机制聚合力。为搞好乡镇村居经济监督,促进基层社会
稳定,2001年底,率先在全区9个镇、街道成立了审计所,在审计局
成立了乡镇街道审计综合办公室,审计工作伸向最基层。先后出台了
相应的制度规定,为镇、街道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了制度依据。通过严
格考选工作人员,优中选优,保证了队伍的整体素质。将乡镇街道审
计与纪检融为一体,人员联用,成果共享,极大地增强了审计威慑力
。三年来全区审计所共审计村居212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2090万元
,移交纪检监察部门处理12人,挽回经济损失891万元。通过全面开
展乡镇村居审计监督,全区农村群众上访案件明显减少,有效解决了
因县区审计机关力量不足而导致的对镇、街道、村居财政财务收支缺
乏经常有效监督的问题,强化了基层政权建设。该项制度的确立,使
东营区形成了以政府审计为主导,乡镇审计为纵深,社会审计全面发
展,部门内审上层次,横到边、纵到沿的立体式审计格局。
    创新审计环境壮动力。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开展审计监
督,注重揭露分析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制
度和加强管理的措施与对策,大量审计建议进入了区委、区政府的决
策视野。2003年实施了对五大班子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审计,在全区
引起强烈反响。有为就有位。党委政府对审计部门的工作给予了大力
扶持,旗帜鲜明地支持审计机关依法开展工作,并把审计部门确定为
区委重点要抓好的五支队伍之一。针对审计执法难、处理难这一“顽
疾”,区委、区政府于2002年1月批转了区审计局《关于对审计查出
违纪资金及审计处罚资金集中收缴的意见》,有力地维护了审计部门
的权威性,促进了审计执法环境的改善。
    创新工作思路激活力。近年来,东营区审计局积极探索从以财务
收支审计为主向绩效审计转变的新路子,确立了以保障区委、区政府
各项经济改革措施贯彻落实为主要着眼点的审计目标,实现了审计思
路的大转变,真正做到了既监督区域内整体工作的经济运行情况,又
掌握资金分布结构和运行特点;既贴近政府工作中心,又关注老百姓
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全区审计工作充满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
力。针对会计集中核算、国库集中收付以及国有资产运营三项财政体
制改革措施,该局适时调整审计角度,一改过去以事后监督、被动审
计为主的做法,对财政收支实施了全过程的审计监督。抓住财政资金
的运行轨迹这条主线,沿着财政资金的收缴、分配、拨付及使用等各
个环节,全面进行审计。同时总结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以来取得的成效
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有效地保障和促进了财政体制改革的
顺利进行。
    创新无止境,东营区审计局将继续致力在实践中总结、创新审计
工作的思路和措施,为维护和优化全区经济发展环境而不懈努力。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