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3.12.01
【期号】= 3179
【标题】= 擦亮金质行风品牌——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服务经济建设纪实
【版次】= 03
【版名】= 专刊
【作者】= 冯孝亭
【专栏】=
【正文】=
 

擦亮金质行风品牌——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服务经济建设纪实

冯孝亭  (2003.12.01)

   擦亮金质行风品牌
  ——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服务经济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 冯孝亭
    在黄河三角洲这片年轻的土地上,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高扬法
律之剑,投身打假战斗,给制售假冒伪劣者以致命打击;他们恪尽职
守,倾注无私情爱,为广大消费者筑起了保护屏障;他们把促进经济
发展与自身事业发展密切结合,寓执法管理于热情服务之中,被誉为
“经济建设的助推器、企业发展的贴心人”。
    这就是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干部职工。追寻这支队伍所走过
的足迹,品味他们取得的累累硕果,你就会感到一种勤勉敬业的精神
在闪耀光芒,一种乐于奉献的情怀充溢心中。
  想大局,促发展,助推“东营速度”
    近年来,不断刷新的经济指标,节节攀升的发展速度,都预示着
东营这座年轻的城市已经迈入快速发展的轨道。而质监部门承担着服
务经济建设,规范经济秩序的重要职能,是重要的经济监督管理部门
。它的职责和特点,决定了其在经济建设和促进企业发展中具有特殊
作用。
    想工作,定决策,干事情,都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
和经济发展大局,真正把服务地方经济作为第一要务。这已成为全市
质量技术监督系统干部职工的共识。市质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实
践也证明,这是我市质量监督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制胜法宝”。
    “经济兴,事业旺,经济衰,事业败。”有了这样的决心,有了
这样的境界,我市质监系统干部职工前进的脚步有力而沉着。他们坚
定地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全方位服务于经济建设,服务于企业发展。
凡是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他们都与发挥部门职能结合起来
,与业务工作一起研究,一起安排,一起督查,一起考核,一起完成
,一起总结评比。对政务督查的每一项工作,他们都纳入年度工作重
点,以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分解到责任单位,每周进行调度,每月进行
讲评,确保了工作的落实,圆满地完成了目标任务。在积极完成市委
、市政府下达任务的同时,更是想方设法发挥部门职能,千方百计为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出谋划策,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得到了
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面,择其要而记之:
    质量,是凝聚经济实力的基础,也是发展经济的保障。作为全市
质量的综合管理部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深知肩上责任的沉重,他们
时刻牢记使命,丝毫不敢懈怠。
    去年以来,他们适时向政府建议在全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市政
府专门印发了《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市工作的意见》,召
开了动员大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质量兴市”、
“质量兴县(区)”、“质量兴企”工作正扎实推进。为推动这项工
作的顺利进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人员到温州、常州等地参观学
习了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根据学习情况和东营实际,起草了在全
市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充分发挥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服务经济的职
能优势。围绕建设“信用东营”,他们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扎实推进产品质量信用建设,在“信用东营”建设中创出了典型,取
得了实效。围绕全面提高全市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企业产品的市
场竞争力,以“七个一批”总揽各项业务工作,找准了与政府中心工
作的结合点,推动全社会重视和加强质量工作。
    标准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业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农业产
业化发展和现代化农业发展都离不开标准的支撑。建市初期,大批乡
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相继建成投产,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生产基
础差、人员素质低等原因,产品质量差、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得不
到保证,生产销售中的问题很多,产品积压、质量纠纷时有发生。为
改变这种状况,打牢企业质量基础,1997年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
《关于在全市工业企业中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的报告》,被市政府批
转全市施行。消灭无标准生产,是一项标准化知识的大普及,也是打
击假冒伪劣、整顿经济秩序、做好企业标准化的基础工作,受到了广
大企业的欢迎。通过市政府统一组织,质监部门大力推动,广大企业
积极实施,消灭无标准生产工作对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我市
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县区政府及广大企业的努力,广饶县
于1998年成为我市第一个消灭无标准生产县,全市于2000年成为首批
全部通过消灭无标准生产验收的地级市之一。同时,农业标准化工作
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全市制定发布地方农业标准13项,6家企业12
种农产品获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组织建设了八个农业标准化示
范区,有效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发展和优质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为我
市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扩大规模效益,增加
农民收入,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为适应农业产业化需要,市质监局
加强了农资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分别在广饶和垦利设立了农药质
量监督检验站和化肥监督检验站,市质检所进一步完善了食品检测手
段,建立了食品微生物检验和农药残留检测设备,为发展高效生态农
业,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市场占有率,提供质量检测和技术服务。
    为进一步推动企业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占有
率,市质监局着手引导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组织生
产。他们认为,这是提高我市标准水平和我市产品市场占有率的途径
,是应对入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的迫切需要。
市质监局按照“市场引导,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分类指导,国际接
轨”的工作方针,积极开展采标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到目前,全市
有27个企业的62种产品通过标准验收,其中油田12个企业30个产品。
由于采标产品起点高、质量好,市场竞争力强,采标企业平均增效约
10%以上。
    在加强对生产领域监督管理的同时,在全市流通企业中开展了争
创无假货商店活动,全市200多家商店参加了争创活动。活动中,市
质监局指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完善商品质量承诺,加强自
律,有75家企业取得了“争创无假商店活动示范单位”称号,引导商
业企业规范健康发展;为整顿规范眼镜市场,保护消费者特别是中小
学生健康安全,在全市实施了“光明工程”,制定了配装眼镜标准和
经营单位资格评定细则,对眼镜行业实行分级管理,对不具备基本条
件的予以关停,使全市眼镜行业加工经营秩序得到了明显改善;组织
开展了学校学生用棉制品的专项治理,严厉查处了危害学生健康安全
的“黑心棉”,有力地保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针对消费者对洗染行
业服务质量投诉较多的情况,组织制定了相应地方标准,并实施了《
洗染业工作规范》,解决了衣物损坏、脱色等消费者反映强烈的问题
,整顿规范了洗衣行业行为;为让广大农民购买到合格的农资产品,
市质监局实施了农资产品登记备案制度,对农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
重点管理,严厉打击坑农害农行为,审查认可了55个农资“保质经营
点”,规范了农资市场,保护了农民利益。另外,该局还对集贸市场
、棉花收购加工市场、加油站、游艺设施等重点市场和重点部位进行
了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这些工作的开展,在服务经济的同时,也赢得了党委、政府
对质监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为开展各项工作创造了更加良好
的环境。经济发展又为我们质量技术监督事业拓展了发展空间,增添
了后劲。”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负责人如是说。
  打假劣,保安全,让群众不再流泪
    几年来,全市质监系统坚持日常行动与突击行动相结合,向假冒
伪劣商品这一社会毒瘤发起一波又一波进攻。长期的战斗中,市质量
技术监督局的行政执法队员们都炼就了“火眼金睛”。在省局组织的
全省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专职行政执法人员技能比武展示中,市质量技
术监督局代表队一举取得了“识假辨假比武”第三名和“技能展示”
第五名的好成绩,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2003年9月14日,接近中午时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所值班
员接到一外来投资者投诉:在八分厂一加油站加油时,加油份量不足
,并且加油机没有经过法定计量检定。投诉就是命令,计量所加油机
检定人员立即赶赴现场,经查证投诉属实后,进行了严肃处理。客商
感动地说:“东营的计量执法人员真正为人民着想,这里的投资软环
境是放心的。”
    其实,这样的事儿,在我市质量技术监督人员眼中也许算不了什
么,因为他们都已是身经百战。记者从市质监局了解到这样一组数字
:仅今年以来,全市质监系统共查处假冒伪劣商品违法案件342件,
查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标值760万元,端掉制假窝点8个,其中在5万
元以上的案件15起。决不让假冒伪劣商品侵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给
人们带来痛苦和灾难,这就是质监干部的诤诤誓言。为了这庄严的承
诺,全市质监系统把法律的铁拳砸向那些不法行为。在今年的食品专
项打假中,根据省局部署开展了捆扎啤酒执法检查。先后查处捆扎啤
酒销售单位96家,下发了责令改正通知书,消除了各种安全隐患,并
向社会宣传了有关法律法规及捆扎啤酒存在的安全隐患,使广大消费
者增强了自我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开展了学生用奶质量状况调查及其
产品质量监督工作,全市质监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560人次,检查各
类生产经销作业275家,共检查各类食品380余个品种,其中假冒商品
16种,通过专项执法打假食品市场环境得到净化,赢得了消费者的欢
迎。开展了农资专项打假,全市出动行政执法人员1764人次,检查各
类集贸市场20个,检查商店批发部等452家,查获伪劣商品总标值59.
35万元,主要是无证复混肥及质量不合格的磷肥和农药,有力地打击
了售假行为,为保证老百姓的利益不受侵害做出了积极贡献。开展了
建筑用钢材的专项打假,针对当前劣质钢材屡打不绝的情况,全市质
量系统集中力量开展了专项治理整顿,全市共查处无证生产企业14家
,无证产品货值90余万元。针对今年上半年的非典疫情,全市质监部
门开展了防非物品的专项监督检查。到目前,全市质监部门出动执法
人员3500人次,检查有关生产、销售企业960个,查获违反强制性国
家标准和假冒伪劣口罩10700个,隔离服580套,消毒用品1740公斤,
伪劣喷雾器320只,依法没收假冒消毒液5吨,端掉制假窝点2个。严
厉打击了借防治非典之名兜售无标生产、标识不符、以次充好产品和
制假售假等违法行为。
    同时,今年以来,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从讲政治、促发展、保
稳定的大局出发,以实现“两个确保”为目标,按照“全、细、实、
严”的要求,积极开展安全大检查和锅容管特隐患的专项治理活动,
进一步加大了锅检管特安全监察工作的力度,在特种设备检验工作中
,今年上半年共检验在用锅炉109台、压力容器76台、常压罐车586台
、液化气罐车18台、压力产品监检272台、锅炉安装监督检验43台、
压力容器安装检验140台、压力管道安装检验11万米,电梯137台次;
桥门式起重机183台次;塔吊213次;厂内机动车辆54台次。培训考核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1235人次。同时,扎实开展了“土锅炉”安全专项
整治活动。至5月底,全市“土锅炉”的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
性成果,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315人次,检查锅炉927台,责令整改事
故隐患2057处,拆除更换“土锅炉”316台,在取缔的“土锅炉”中
无证制造的占14.6%;无证安装的占83.7%;非法改造的占17.2%;
无证操作的占60.4%。大大减少了“土锅炉”对居民群众人身安全的
威胁,杜绝了锅炉事故的发生。认真开展了市内气瓶充装单位执法检
查。全市共检查了气瓶充装单位80家,其中液化气体(液化石油气、
液氯)充装单位63家,永久气体(氧气)充装单位8家,有力地促进
了全市安全形势的稳定。
    在一个个重点产品、重点市场、重点区域打假,一个个战斗虽没
有枪林弹雨的场景,也不乏硝烟的味道。不配合者有之,将执法人员
拒之门外者有之,公然抗法者有之,但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的质
监人员都大义凛然,毫不退缩,因为他们心中明白,他们肩扛着党和
人民的重托,为了人们不再受假的伤害,有什么委屈不能承受呢。
  抓服务,强引导,促进工作提速
    几年来,东营市质监局始终坚持扶优帮困相结合、服务与打假相
结合的工作方针,在开展打假治劣、整顿市场秩序过程中,不是“一
棍子打死”或一罚了之,而是把工作重点放在帮助企业改善内部管理
、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上,促进了全市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华东线缆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小型个体企业,是市质监局的帮助,
使他们改进了工艺方法,解决了质量问题,健全了检测手段,生产规
模和市场份额迅速扩大,成为东营市屈指可数的民营大户。该企业董
事长兼总经理苏传勋,在回顾企业发展历史时,深有感触地说:“没
有质监在企业困难的时候给予的无私关怀和帮助,就没有华东线缆集
团,就没有我这个农民企业家。”企业家朴实的话语,对质监系统的
干部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褒奖,更是一种督促和鞭策。
    的确,当前,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奋发有为,干事创业,跨越发
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对质监部门提出了新的课题。“政
府提速”、建设“信用东营”、“招商引资”和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
建设,都对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干部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
何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成为全体干部职工面临的共同课题。
    一番思考之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全系统叫响了以服务求发展
,以服务塑形象的口号,决心按照“管理不刁难、服务不添乱,不去
企业盼”的要求,着力在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工作有效性上下功
夫,使广大干部职工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升部门形象,为质量技术
监督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他们全面加强了投资软环境建设,从领导干部做起,切实增强队
伍素质,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
兑现服务承诺,提高服务效能。他们简化了办事程序,最大限度地缩
短办理时限,全面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度、超时默认制度和首问责任制
,严格规范执法、管理和服务行为,严格考核奖惩,软环境建设取得
了明显成效。各项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时限均压缩近67%,亲商、爱商
、服务招商已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近两年来,实现了外来投资
者零投诉,连续两年被评为一站式服务文明窗口单位,在市组织的软
环境建设评议中,被评为先进单位。
    在质监部门和企业、群众之间建立起鱼水之情,这在东营已经成
为现实。人们不会忘记,紧密配合工业强市战略的实施,市质监局在
对全市企业和产品质量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基础上,建立了企业档案,
在全市工业企业中认真实施了“打基础、促提高、上水平”的分层次
管理的质量兴企业方案。为打牢企业质量基础,他们在企业质量宣传
、质量教育培训和技术基础三个方面都下了不少功夫。利用“315”
消费者权益日、质量月等时机,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质量
宣传活动。近年来,开展较大规模全市性集中宣传活动8次,发放质
量法律法规宣传资料7万余份,举办假冒伪劣商品展览13次,假冒伪
劣商品公开集中销毁6次,销毁假冒伪劣商品标值370余万元;利用多
种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广泛宣传质量法律法规,曝光质量违法案件
,普及识假辨假知识;举办了全市“质量杯”书画展和以“东营经济
发展与质量管理”为主题的第五届黄河口科技论坛;1999年以来,市
质监局与市委宣传部建立了质量新闻定期发布制度,召开质量新闻发
布会12次,向社会发布质量信息100余项。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
,提高了广大企业依法生产经营的自觉性,增强了全民质量法制意识
,为搞好质量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他们还全面加强了企业管
理和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定了全市质量教育培训方案,在全市推
行了质量岗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培训企业质量体系内审员480名,
培训其他管理和技术人员7000余人次。在全市企业推行了企业开业质
量审查试点和企业产品质量检验能力认定工作,开展计量确认工作,
指导帮助1500余家企业完善了质量检验手段,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计
量体系,夯实了企业技术基础,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还加强了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企业赶超国际
水平。他们发挥进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的职能,对全市应该实
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产品进行摸底调查,通过执法检查,督促指导企
业进一步完善条件,尽快达到取证要求,确保规范发展。目前,全市
已有117家企业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有12家企业取得产品
质量安全认证或强制认证;严格产品质量定期检查制度。按省要求,
市质监局每年制定全市产品质量定期监督检查计划,报省批准后,认
真组织实施。产品质量定期检验涉及企业1200余家、产品160余种,
年监督检查产品3000多批次。对检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运用法
律和行政的手段,责令其限期整改或予以处罚,督促企业不断提高产
品质量,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动态管理,促进了全市产品质量稳定提高
。市级产品质量定期抽检合格率达到90%,比1998年提高了14个百分
点,石油机械、化工、纺织、造纸等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产品质量抽
检合格率稳定在98%以上。
    为适应入世后与国际接轨、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增
强全市重点企业和拳头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市质
量技术监督局建议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全市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工
作的意见》,制定了全市质量认证规划,引导企业开展质量体系认证
工作,通过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引导企业赶超国际水平。适应这种
形势,市质监局成立了“东营市质量认证咨询中心”,为企业提供咨
询服务。目前全市已有150余家企业通过ISO9000体系认证,20余家企
业通过了ISO14000体系认证。这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明显增强,产品
质量显著提高,在参与招标、承揽工程、推销产品等经营活动中具有
很强的竞争优势,据调查,在提高综合效益的基础上,平均经济效益
增长5%以上。
  正行风,严管理,打造“金质品牌”
    “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这是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始终孜孜以求的目标。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以学习教育为基础,以严格管理为手段,牢牢
抓住队伍建设不放松,全面推动了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各项
业务工作有序开展。
    连续三年,市局在春节过后第一天召开动员大会,组织开展集中
学习教育活动。对其中的深意,广大干部职工都了然于胸,并自觉化
为无声的行动。全市质监系统开展的“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树立良好
部门形象”、“转变观念、促进发展”、“爱岗敬业、奋发有为”等
主题学习教育活动,都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据市质监
局负责人介绍,他们还注重贴近中心,结合实际,有重点、有针对性
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教育。围绕搞好信用部门建设,加强对干部职工
的信用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围绕政府提速,
强化了服务意识教育;配合政府实施“大开放、大招商、大发展”战
略,开展“营造优良投资环境,树立部门良好形象”集中学习教育;
为适应工作需要,提高服务能力,开展以学法律、学WTO知识、学专
业、学写作、学微机、学外语为内容的“六学”活动等等。
    行风建设就是队伍建设的根本,就是质监部门服务经济、发展事
业的坚强保障。多年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高度重视行风建设,始终
抓住廉政建设不放松。针对质监部门工作范围广,工作战线长,工作
对象复杂,工作方式多样,每一名干部职工手中都掌握一定权力,容
易导致行风问题的行业特点,建立健全了监督约束机制。他们从强化
教育、完善机制、落实责任入手,把行风建设融入思想建设、队伍建
设、业务建设和服务经济各项工作之中,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行风,
一手抓规范。先后通过“走百企、访千人、查行风、树形象”、聘请
社会监督员、公布举报投诉电话、设立行风监督箱、开设行风热线等
形式,不断拓宽监督渠道,方便了社会监督。
    今年他们又全面启动了“金质行风行动”,实施了专业执法人员
“七严禁”规定,进一步规范全系统行业作风,努力实现“六个一流
”的行风建设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把落实“七严
禁”规定纳入行风举报投诉范围,畅通社会监督渠道,采取现场督查
、专项检查、明察暗访、群众评议等形式,加强对“七严禁”执行情
况的监督检查,认真受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违反“七严禁”规定
的举报,对于群众举报经查属实的,给予举报人以适应奖励,切实保
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市局还制定了《东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接
访日制度》,对接访事项实行接访领导负责制,对来访人员反映的情
况,接访领导及时向市局领导班子汇报。对于接访中收集的意见建议
,认真研究,积极采纳,纳入工作规划、计划和专项工作部署;通过
接访,拓宽了监督渠道,对纠正和预防苗头性、倾向性行风问题,产
生了良好效果。
    通过抓行业行风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转变工作作风,深化服务
活动,全系统实现了连续三年在市投诉中心和行风热线的“零”投诉
,行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市局7个事业单位和县区局基层站所规
范化创建工作全部通过验收,全市组织的行风评议中,市局列第三名
,进入全市优秀行列,利津县局、东营区分局、河口区分局均取得了
本县区前4名的好位次。
  历风雨,尽职守,催发自我跨越
    质量技术监督事业,神圣而光荣。几年风雨中走过,广大质监干
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浇灌出群众心中不朽的丰碑,我市质监事业在不
断实现着自我跨越。
    全市质监系统固定资产总值已达5100多万元,仅2002年,全系统
就投入500多万元加强基础建设,投入300多万元更新完善检验检测体
系,提高了服务能力,增强了发展后劲。现已建成各类实验室44个,
可承担石油化工产品、盐化工产品、食品、锅炉压力容器、特种设备
、纺织纤维制品等150余种产品的检验;建立或授权建立市县两级社
会公用计量标准71项,可承担50余类100余种社会公用计量器具和强
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传递和检定标准,标准技术情报查询实现了全
省联网,共享标准资源达4万余项。目前,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每
年开展产品质量检验3000多批次,检定各类计量器具5万余台件,检
验锅容管特设备1.1万台套,基本覆盖我市主要企业的重点产品和仪
器设备;累计制订各类企业标准1600余项,为1.9万个企事业单位、
机关和社会团体办理组织机构代码,建成了全市组织机构代码数据库
;为150家企业的220种产品办理了商品条形码。建立起了全市比较完
善的计量检测、质量检验、安全检测三大体系和标准技术情报、行政
执法两大网络。
    经历数年的磨砺,我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社会形象有了根本性
变化:在党委政府眼中的形象变了,被喻为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并对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寄予厚望;在企业中的形象变了,
成为企业的良师益友,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上门“攀亲结友”;在群
众中的形象变了,被称为消费者的保护神,生产消费中遇到困难时前
来求助的多了,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外部环境大为改善。
    看着这些变化,全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的干部职工打心底里高兴
。是他们恪尽职守,将自己的深情无私地融入了黄河三角洲这片土地
,结出了丰硕的果实。面向未来,为了东营的繁荣发展,他们将继续
躬身前行,依然无怨无悔!
(附图片)
  以质量立市,走质量振兴之路。
  民用器表强制检定,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指导消费者门辨假识假,形成全社会打假良好氛围。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