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1.11
【期号】= 2609
【标题】= 情系拉雪兹
【版次】= 08
【版名】= 黄河口晚刊 黄河口
【作者】= 邹海岗
【专栏】= 海天片羽
【正文】=
 

情系拉雪兹

邹海岗  (2002.01.11)

  情系拉雪兹
  邹海岗
    拉雪兹是法国巴黎的一个公墓,我从没有去过。不过细想起来,
恐怕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那里不过安息着千百个逝去的亡灵,设
若漫步其中,只会使生者感到无谓的伤感,叹喟人生的短促和不可避
免的归宿……
    但是,当我读过一篇游记,读到拉雪兹公墓中一位名叫马尔格兰
的人的墓志铭后,我的思绪多次飞越崇山峻岭汪洋大河,巡在那块不
曾谋面的墓地上……
    马尔格兰是一位小学校长。照我们现时大众认可的标准,只是一
个普通人。当他走完了自己一生的道路,历史不会为他留下显赫的一
章,因而后人无从了解他的一生。可下断语的只有一点,他的一生,
即如过去、现在、将来的千千万万人一样,必然也演绎了欢乐、悲哀
、幸福、坎坷的一幕幕……不过,当他走完了自己人生的道路时,他
选择了一则与众不同、令人为之动容的肺腑之言镌刻在自己的墓碑上
——我爱孩子,就像农民爱土地。
    初读此铭,我感到一种素朴的美丽——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似乎应该是每个普通人都应该做到的。马尔格兰这位小学校长,在扑
倒之际,删去了许许多多值得留念的人生瞬间,选择这句墓志铭作为
自己一生的总结,这就集中反映了他在总结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中,
他最为满意、最为倾心的时刻与工作。这也引导每个前来拜谒的后人
,真切、集中地感受到这位老人一生中的闪光点——于是,在我眼前
映现出在劲风疾扫下,在尘土飞扬的大路边,簌簌颤动着、绽放着嫩
黄花朵的无名小草。小草虽小,但为装点广袤的大地,无私地献上自
己的一份深情,那色泽淡雅、吐放幽香的小草……
    再读此铭,我感到一股强烈的恋情——有什么感情能比美于农民
对于土地的真诚热爱呢?农民生于斯,长于斯,全部幸福寄托于斯。
他年年把希望撒进土地,用汗水去浇灌,用心血去抚育……又有什么
感情能类同于农民对土地永恒的眷恋呢?世世代代,农民与土地紧密
地结合在一起,农民须臾与土地不可分离。纵使城市以五彩斑斓诱惑
着他,纵使工厂车间以无风无雨吸引着他,但是,一旦他离开土地,
他的心中就总会隐隐鸣响着土地的呼唤,他的脑中就总会闪烁着熟稔
的丰收的喜悦,他的鼻前就总会飘拂着庄稼的馨香,于是,他会焦躁
不安,他会坐卧不宁,终归在某一个时日,他会返归土地的怀抱。马
尔格兰这位普通的法兰西小学校长,就是以农民对土地那般真诚、永
恒的感情热恋着孩子们,热恋着培养孩子们的事业——于是,在我面
前,就映现出一位两鬓斑白的老人,满怀着一涨深情,屹立在讲台前
,奔走在教室间,往返于学校和各个学生家庭的小路上,分分秒秒与
孩子们在一起……
    细读此铭,我深切地感受到一股巨大的力量——农民热爱土地,
尽管是真挚的,是永恒的,但是,在这种恋情的后面,总是不可避免
的包含着一种物质利益的驱动使然。也正是在这种价值观念的驱使下
,农民反而抛弃了土地,奔向具有更富足、更实惠的所在。校长马尔
格兰在这一点上与农民截然不同,在这一点上与农民存在着泾渭分明
的界线!他从来不指望从教育孩子的事业中发大财,挣大钱,他甚至
可能从来没有瞻望过这种物质的丰收景象,他可能一辈子恪守清贫,
一辈子甘于默默无闻,他至死都没有对于培养孩子们的事业产生丝毫
的动摇。他的价值观始终着眼于孩子们,他的恋情中没有一点一滴一
丝一毫利己的动机——于是,在我眼前,就浮现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
面:在那灰色死寂的水泥墓板下面,一颗迸发着神圣光芒的博大红心
,永不止息、跃跃不已地激烈跳动着……
    我没有去过拉雪兹公墓,但是我知道,从此我的心会永远向往着
那个地方……
(附图片)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