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2.01.16
【期号】= 2613
【标题】= 白岩松不当“小丑” 罗陈感到震惊  拿黑哨贺岁
【版次】= 08
【版名】= 黄河口晚刊  运动旋律
【作者】=
【专栏】=
【正文】=
 

白岩松不当“小丑” 罗陈感到震惊  拿黑哨贺岁

  (2002.01.16)

   白岩松不当“小丑” 罗陈感到震惊
    拿黑哨贺岁
    “打死我也不说”,是罗陈当初面对众多记者采访时的一贯态度
。直到“反黑风暴”刮到阎世铎开口之后,罗陈也才终于松了口。
    作为最先参与揭黑的中央级媒体,央视《新闻调查》去年最后一
期播出了《黑哨内幕》,该片编导就是罗陈。罗陈这回是首次触及中
国足球,却让他感到了另类的紧张。当他去年岁末介入绿城、吉利揭
黑采访的时候,他也成了众多没有“门路”的记者的追逐对象,他三
缄其口的态度里其实不仅有紧张,还有一种害怕。现在他说:“拍中
国足球《黑哨内幕》最难忘的不是被拒绝采访,而是自己向来认为非
常熟悉的东西,在真正接触之后却发现完全不是这样,它让你震惊。”
    从10月19日初次接触写《我给黑哨送红包》的记者李宏文开始,
罗陈就进入了长达两个月的“黑哨内幕”当中。10月31日首次到杭州
时,陈培德说他们手里有证据,当时罗陈还是将信将疑的。但随着采
访的深入,他深信自己狂热爱过的足球在中国确实是“不太干净”。
宋卫平的一句“孤证不证”让罗陈感触颇深,在做完这期“调查”之
后,罗陈说出这样一句话:“中国需要足球,但不需要现在这样的足
球。”
    长达40分钟的《黑哨内幕》专题中,罗陈先后采访了宋卫平、李
书福、桂生悦、陈培德和江苏舜天俱乐部原总经理潘强,用最直接的
手段将深受黑哨“迫害”的俱乐部代表的心态表达得淋漓尽致。不过
,罗陈却感到了难以尽述的遗憾。“我知道必须要有作为行业管理者
的中国足协的说法,但最后我们仍旧没有采访到足协。”虽然阎世铎
如今已经开口说话,但罗陈的遗憾却难以抚平。
    对于“反黑先锋”的称谓,罗陈露出了难得一见的笑容:“我可
不是先锋,我只是在完成我的工作而已。作为媒体,我们只是想把一
件事情告诉给观众,这就够了,毕竟我们不是执法机关。”
            白岩松不当“小丑”
    白岩松自诩是“圈外人”。这个“圈”是足球圈。但白岩松天生
和足球有血缘关系,他常常两只脚踏在圈外,半个身子探进圈内,把
圈里的事儿看个透,然后回过身去在圈外侃侃而谈。以前社会上很多
人怕白岩松,怕他在《东方时空》提到自己的名字,他念名字的时候
口气很硬,伴随着让人哆嗦的两道冰冷目光。现在足球圈里的一些人
开始怕白岩松,虽然他一个名字都还没有提。
    原因很简单,白岩松的新节目《时空连线》瞄准了足球圈的“反
黑风暴”。这是个异地访谈节目,白岩松倾注了全部心血,用一年等
待的代价将其推出。他自诩“圈外人”,但内心总把足球当作最心爱
之物。所以,当“反黑风暴”刮起,白岩松嗅到了他熟悉的猎物味道
,精神振奋。
    阎世铎从不接受电视专访,但白岩松的要求没有人能拒绝。2001
年最后一天,白岩松先访了宋卫平和陈培德,又拉来了张斌。新年过
后第一天上班,阎世铎坐在了白岩松面前。白岩松是在12月31日约了
阎世铎,到年初录节目时,过了5天,白岩松说:“这几天发生了不
少大事。”
    他达到了目的,从阎世铎口中获得了足协最新的态度:提请司法
介入。白岩松一直在想这个问题,这次打黑要获得圆满的结果,必须
动用法律作武器,即使阎世铎不开口,他也要触动这个红色警铃。“
我感觉阎世铎是拿着尚方宝剑来的,”他说。但节目播出前好几天,
手机不断作响,各地记者频频催问,让他躁动不安,他担心两期节目
夭折。他说:“现在只要再努力一下,就可以把事情推到一个关键的
平台。如果在这时候有个闪失,那么我们所有媒体前期所做的大量工
作、做的那么多努力都会变成一场闹剧,所有参与‘反黑’报道的记
者都会变成小丑。”
    《时空连线》对阎世铎、宋卫平、陈培德和一些法律界人士的访
谈终于播出了,白岩松长吁一口气,望着报摊上各种体育报纸对《时
空连线》访谈内容整版整版的报道,他知道自己这一口咬住了“黑哨
”们最惧怕的要害,而他的《时空连线》借此名声远扬。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