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7.12.25
【期号】= 7
【标题】= 联系实际 喜中思痛 坚持改革 经济腾飞  大王镇领导班子深化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徐贵卿  徐信楼
【专栏】=
【正文】=
 

联系实际 喜中思痛 坚持改革 经济腾飞  大王镇领导班子深化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徐贵卿  徐信楼  (1987.12.25)

   联系实际 喜中思痛 坚持改革 经济腾飞
    大王镇领导班子深化初级阶段理论的认识
    广饶县大王镇领导班子,在学习十三大文件过程中,联系本镇“
一大二公”20年,越搞越穷和搞改革九年巨变的实际,喜中思痛,大
大深化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确性的认识,增强了加快发展商品
经济的自觉性。
    大王镇有着值得骄傲的历史,这里曾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党支部,
保存了全国最早的中文译本《共产党宣言》。大王镇有着优越的自然
条件,土地肥沃,交通发达,群众的文化基础好,进取心强。但是,
由于长期受“左”倾错误的影响,这块丰水宝地曾一度是“一大二公
”、“穷过渡”的重灾户。1958年,大王大办人民公社,成为全省独
一无二的公社一级核算单位和全国有数的几口“大锅”之一。当时,
大王把30个高级农业社合为一体,统一调配土地,平调生产队和社员
财产,一切归公社所有;统一调配劳力;大办农民食堂,生活集体化
,实行供给制与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人们以为这样就“离共产
主义不远了”。然而,这阵风一过,大王仍没有摆脱贫困,1958年,
全镇社会总产值只有400多万元,到1978年,拼力干了20年,总产值
才增加到869.5万元,人均收入52元,比1958年仅增加12元。
    吃尽苦头,激发了改革的劲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王镇
从“迷信”中觉醒,挣脱
  “左”的束缚。打破“大锅饭”,率先走上了改革之路,经济开始
腾飞。农业上,这个镇积极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生产连年增
产,到去年单产超过500多公斤,总产达到2000多万公斤,乡镇企业
借当地资源、人才优势,坚持镇、村、联、户四个轮子一起转,异军
突起。目前全镇四级企业已发展到1200多处,从业人员16000人,有8
0%的劳力冲破自然经济的封锁,从事商品流通和生产。1986年,大
王镇社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比1978年翻了三番半;人均收入652
元,增长近13倍。今年社会总产值可望达到13000万元,人均收入700
多元。
    事实最有说服力。大王镇干部群众对照学习十三大文件精神,清
醒地认识到,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超越客观实际,硬去办那些现
阶段不该办、不能办的事情。“公社一级核算”人为的制造超前阶段
,违背了历史的发展规律,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只能越搞越穷。党
的三中全会以来的好政策适合国情、适合地情、适合民情,才把经济
引上正常发展的正路。十三大关于“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的科学论断终于使社会主义从“天上”回到了“地上”,从空想变成
了现实。只要用这一理论作指导,改革就有希望,生产力就会发展,
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徐贵卿 徐信楼)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