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7.11.26
【期号】= 4
【标题】= 千古黄河话变迁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孙建震 时宝华
【专栏】=
【正文】=
 

千古黄河话变迁

孙建震 时宝华  (1987.11.26)

   千古黄河话变迁
    孙建震 时宝华
    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和象征,她哺育了大河上下的人民,孕育
了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发展作了巨大
贡献。然而,由于她在历史上濒繁决口、改道,也给人民带来过深重
的灾难。
      “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九洲,吹沙走浪几千里,转侧
屋闾无处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七言绝句,生动地再现
了历史上黄河横冲直闯、为害人民的情景。据史书记载,自东周以后
的2500年间,黄河中下游决口1500余次,大改道20余次,小改道不计
其数。每当决口和改道之时,滔滔洪水横溢,无数村庄被抹为平地,
千万人民流离失所。1938年日寇入侵中原,蒋介石军队扒开花园口大
堤,滔滔河水一泻千里,豫东大片原野尽成泽国,仅西华、太康、淮
阳、挟沟等县就淹死20多万人。有人描述当时惨景说:“黄河决口洪
水淹,尸骨枯草漫无边,成群野鸭叫声寒,刀尖之上度荒年。”其惨
景目不忍睹。
    历史把治黄的重任赋予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早在1946年,冀
、鲁、豫解放区人民就一手拿枪,一手拿锨,开始了治理黄河的伟大
事业。1952年,毛泽东同志亲临黄河视察,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
办好”的号召。从此展开了全面根治和开发黄河的工作。建国以来,
国家拿出上百亿元的资金用于治理黄河工程,在险工地段修筑石坝50
00多道,搬运土石7亿多立方,消除堤身隐患33万多处,并逐步总结
出加固黄河堤防,实行“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经验。上中游干流
已建成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等多处水利枢纽工程,总装机容量24
0万千瓦,年发电量120多亿度。许多支流建成了综合利用的水库,通
过兴修水利,已形成5万亩以上的灌区200多处,灌溉面积达7千万亩
。其中仅黄下游的河南、山东两省,引黄灌溉面积就达到了2千万亩
,同时,在波涛汹涌的黄河上建造了40多座大桥。昔日“害河”,如
今已变得驯服,成为宝贵的动力和淡水资源。
    我市地处黄河口两岸,不论是农业开发,还是石油建设,一时一
刻也离不开黄河。东营地区大都是盐碱荒滩,要靠黄河水压碱;油田
生产需要水,要靠黄河确保水源,把水注入地下,提高油层压力。目
前,我市年引黄河水已达5亿立方以上。在东营经济发展中,黄河正
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为把黄河三角洲建设
成“油洲加绿洲”,我们必须充分利用黄河贯穿东营全境的优势,使
黄河更好地发挥效能,造福人民,兴我东营!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