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08.02
【期号】= 769
【标题】= 胜利镇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发展新型城郊农业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安守河 陈桃庚 隋联合
【专栏】= 辉煌十年间
【正文】=
 

胜利镇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发展新型城郊农业

安守河 陈桃庚 隋联合  (1994.08.02)

  胜利镇十周年系列报道之四
    发展新型城郊农业
    本报通讯员 安守河 陈桃庚 隋联合
    “土里怎能刨出‘金’?”尤其是在胜利镇那片盐碱荒滩上。
    这在许多人的眼可能是一个天方夜谭式的神话,可胜利镇的拓荒
者们以惊人的创造力硬把“神话”变成了现实。十年前,胜利镇只有
7000亩贫瘠的土地,亩产不过100公斤至150公斤,农业产值仅有260
万元,人均粮食不足250公斤,农民人均收入仅400多元。十年后,胜
利镇已拥有高产良田2.25万亩,粮食产量连续三年稳定发展到500万
公斤以上,农民年人均占有粮食近一吨,1993年农业总产值1590万元
,实现人均收入1508元,成为全市人均收入最高乡镇。
    不用多说了吧,难道这些还证明不了胜利“土里创金”的事实吗
?还证明不了胜利镇农业发展的十年辉煌吗?
    可人们也不会忘记建镇之初,镇委镇府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
何解决人们的温饱。”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要想填饱肚皮,还得钟情
于地皮。可胜利镇的土地盐碱程度高,水源不足,灌溉不利,谈何多
打粮食,解决温饱呢?
    胜利镇党委政府以长远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下定决心要“搞
开发,抓水利;引水源、种稻田”。1985年拉开了土地开发的序幕,
作了一次成功的尝试,并初战告捷。1986年胜利镇抓住了国家黄淮海
平原开发和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的机遇,在农业开发上狠狠地抓了一
把,大干了一场。首先,他们抓住了水利建设这个“牛鼻子”。在胜
利镇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搞出名堂,变荒滩为良田,更离不开水。在水
利建设上,胜利镇舍得投入,十年间,共开挖各种渠道1100多条,新
建大小水库13座,形成1000万立方的引水能力和250万立方的蓄水能
力,使水浇地面积达到了100%。从此,胜利镇把握住了农业生产的
命脉。有了水,土地便有了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农业生产的丰
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发生少有的特大干旱,胜利镇的水稻仍
然取得了140万公斤的丰收,“引水种稻”,胜利镇获得了成功,人
们看到希望,不无感慨地说:“真想不到,到处冒盐碱的万亩荒滩,
竟能长出绿油油的禾苗,结出金灿灿的稻米”。其次,在整个开发过
程中,胜利镇还加强了工农共建,努力搞好同油田的关系,借助油田
的力量促进农业开发的进展。他们和油田共同开发,共同受益。既为
自己解决了难题,又密切了同油田的关系。
    十年来,全镇累计用于土地开发、中低产田改造水利建设的基础
性投资折算总额达到1200万元。“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没有大的
投入,哪有大的产出。实践证明,血汗没有白流,钱财没有白投,12
00万元的投入换来31.7万亩的新开发土地,1.3万亩的新增耕地,
换来了农民的仓满囤圆。
    在大规模土地开发取得成功后,农民的温饱问题解决了。农民的
粮仓满了,可钱包却没有满,“如何使农民由温饱走向小康”是摆在
胜利镇党委政府面前的又一个新的挑战。土地由贫瘠变成肥沃,粮食
由低产变成高产,许多人已心满意足了,可镇党委政府并没有就此满
足,小富即安,而是拧成一股绳,乘上了探索如何提高种地效益的头
班车,考虑着如何将粮田变成经济田、效益田。早在1986年,王营村
的王龙荣就在镇党委政府和王营村党支部的支持和帮助下,作了一冰
“稻田改藕”的“冒险”,她成功了,胜利镇成功了。1987年,抓住
省、市要求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机遇,按照“稳定稻、狠抓藕”
的指导思想,放开担子,在调整产业结构上着实地迈了一大步,当年
,王营村种植莲藕300亩,喜获丰收,从此,“荷花村”的盛誉远近
闻名,1993年,胜利镇已种植莲藕3000亩,实现总产464万公斤。王
营村走在了前头,胜利镇走在了前头。一个“早”字,为胜利镇带来
了效益,带来了丰收。目前,胜利镇正日趋完善地调整产业结构,大
力发展“双高一优”农业,确定了北部农区发展以稻、藕种植为主的
双高农业片,中部农区发展以林果种植、水产养殖为主双高农业片,
南部农区发展以小麦、林果蔬菜种植和畜牧养殖为主的双高农业片,
整体向城郊型,观光型农业推进。正如胜利镇党委书记赵阅丰说得那
样:“胜利镇特有的区位优势,决定了它的农业生产不能走传统农业
的老路,而是既要注重它的经济效益,又要注重它的社会效益、生态
效益,向城郊型、观光型发展,体现出自己的特色。
    瞧,以韩家村为中心的北五村5000亩稻田开发又拉开了序幕,以
辛镇、沙营村为主的200栋大棚建设正步入高潮。
    胜利镇农业的发展之所以如此迅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
注重了科学技术的推广与应用。1989年,胜利镇先后建立了农场和蔬
菜示范基地,为全镇的水稻和蔬菜生产提供良种和技术指导,并担负
着生产实验的任务。胜利镇还设立了农技服务中心,在技术指导、人
员培训、项目考察论证等方面,做出不小的贡献,改变了传统的生产
方式,把科学技术引到了田间地头。
    可胜利镇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把眼光放得更远,把目标瞄得更
高,今后十年,尤其是在本世末的五六年内,他们将大规模地展开以
蓄水引水为重点的水利建设,完善建设王营水库,扩建新建辛镇、沙
营、张盖、孙家四大水库,扩充库容量至500万立方,彻底解决因缺
水制约水农业发展的问题。使全镇农业形成包围城市、多业并举、种
养加综合发展的格局,力争农业产值达到1.5亿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