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02.12
【期号】= 413
【标题】= 勇闯“禁区”的人——记市农民科技状元刘松海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韩荣华
【专栏】= 农科之光
【正文】=
 

勇闯“禁区”的人——记市农民科技状元刘松海

韩荣华  (1992.02.12)

   勇闯“禁区”的人
    ——记市农民科技状元刘松海
    本报通讯员 韩荣华
    黄河三角洲上有大面积盐渍土,含盐量在2.26%以上,有的甚
至达到4.8%。这样的土地,历来被专家们认为是农作物生长的禁区
。在34岁的青年农民刘松海的带动下,河口区六合乡农民运用科学技
术,攻克道道难关,在12万平方米白花花的盐碱地里建成了一个接一
个的蔬菜大棚,四季不断地向市场供应着新鲜蔬菜。
    刘松海高中毕业回到六合乡上小街村。他见家乡吃菜要靠外调,
同时又有大片盐碱地荒芜,便决心在盐碱地上试种蔬菜。他先是一头
扎进盐碱窝里研究土壤,接着又背上干粮袋几次去济南,到寿光,自
费学习种菜技术。1884年,他因陋就简建起90平方米塑料大棚,采用
营养土下铺塑料薄膜隔离盐碱的措施育苗,定植前大棚内两次大水压
碱。首战告捷,当年大棚菜收入1800元。第二年大棚面积扩大到720
平方米,收入1.2万元,刘松海成为全区第一个种菜万元户。
    看刘松海“捣腾”出了名堂,乡亲们服了,纷纷上门求教。1987
年,他拿出2000元帮大伙建大棚,还主动挑起了指导全乡种菜的重担
。在区、乡政府和科技部门的帮助下,刘松海创办了农村青年蔬菜研
究会,积极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药,开展技术研究和咨询服务
。1989年,全乡种大棚菜户均收入达4500元。1989年,河口区农牧局
蔬菜办公室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滨海盐碱地塑料大棚蔬菜综合
丰产技术研究”开发项目,刘松海毅然挑起了这个项目第一线执行人
的重担。项目实施3年来,促进了全区盐渍土大棚蔬菜生产的发展。1
991年,该项目已辐射大棚菜面积16.6万平方米,增收102.79万元
。采用此项综合丰产配套技术,五年亩产蔬菜14586.3公斤,亩产值
8965元。省有关专家对这个项目进行技术鉴定时写道:本项目填补了
我国北方滨海盐渍土地区在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并达到国内领先水
平。
    刘松海被评为市农民科技状元。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