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88.11.02
【期号】= 68
【标题】= “光棍村”轶事
【版次】= 03
【版名】=
【作者】= 曹文庆
【专栏】= 前进杯征文
【正文】=
 

“光棍村”轶事

曹文庆  (1988.11.02)

   “光棍村”轶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俺东营区牛庄镇曹家村是远近闻名的“
光棍村”。那时候,村里穷,每个工日3分钱,全村年人均收入才8元
钱。打不出粮食吃,全年几乎不开秤,年年都是三个购粮证(麦季一
个,秋季一个,麦前借销又一个),全村90%以上的人家都是靠外出
要饭为生。在此情况下,谁家的姑娘愿嫁到俺村里来!全村光25岁以
上找不上对象的小 伙子就有30多个。曹志英家的五个儿子,赤条条
五个光棍。真是家家穷得叮当响,光棍汉子排成行,愁人哪!
    那年月,村里为改变穷面貌,也没少动脑筋。1975年,偷偷成立
了一个建筑队,才干了不到半年,上边就来了工作组,给定成“地下
黑包工队”,当作资本主义尾巴砍掉了。乡亲们只好又拿起了要饭棍
,去吃“百家饭”。
    1979年,俺曹家村率先推行了联产计酬责任制,粮棉夺得大丰收
,一下子把“塑料皮”的购粮本丢掉了。这年冬天,村里又成立了建
筑队,搞劳务输出。当年人均收入就达到了520元。头一回领到这么
多钱,大家都乐了,过年时家家户户鞭炮放了个够!
    现在,俺村建起了两个建筑队,一个水泥预制厂,从事工副业生
产的260多人,年总收入60多万元,人均收入700多元。好政策给俺村
带来了富,也为俺村的光棍们栽上了梧桐树,引来了一个个金凤凰,
不几年全找上了媳妇。光棍汉曹欣成,还办起了木器加工厂,年纯收
入6000多元。小日子过得真红火!(曹文庆口述  隋湘明 整理)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