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7.01.10
【期号】= 1162
【标题】= 魂牵梦绕话阳河
【版次】= 02
【版名】= 世间万象
【作者】= 张乐东
【专栏】=
【正文】=
 

魂牵梦绕话阳河

张乐东  (1997.01.10)

   魂牵梦绕话阳河
    张乐东
    我的老家大王镇红盆村村南淌着一条河,叫阳河。阳河是一条很
小很小的河,小得只有在县级地图上才能找到她的名字。
    过去,大王人说,在阳河两岸,就是插下根烧火棍,也能长成参
天的大树。由于河水的滋润,河两岸的大柳排成了丛林,那壮观的气
势夺人心魄。繁茂的枝丫覆着枝丫直指云霄。待到日薄西山,便有千
千万万只鸟雀归巢于其上,犹如半天的黑云,鸣叫之声可传五里之外。
    那时的阳河盛产鱼虾,鲤、鲫、鲶、黄颊、河蟹这是常见的,偶
尔还能见到甲鱼。如果上游挡堰(拦坝)截水浇地,在下游的我们便
可乘机下河到浅水中用手摸鱼。记得一年暑假间,生产队里看瓜棚的
壮年汉子张奉天夜里下河洗澡,横着身子在河里滚,压住了足有一大
盆鲤鱼和毛蟹,另外还有两只甲鱼。第二天中午,我们放暑假的中学
生都享受到了一顿美餐。那是我吃得最香的一次鱼和蟹。但那两只甲
鱼却没人肯吃,大家说只有得病需要大补的人才吃王八,于是它们只
好变作了看瓜棚里那只花狗的美味。现在想来,当时的人们都处在蒙
昧阶段。和环境变坏的加速度一样,人们的聪明与进化也是惊人的。
倘若现在碰上那样两只甲鱼,恐怕连骨头也要耐心地嚼碎下咽。
    井里的水是甜的,可是河里的水更甜,所以我们村的人只把河水
叫甜水。来了客人要去挑甜水招待,阴历年前家家要挑满一大缸甜水
。由于水好,所以大王一带流传下来一个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茶道:
阳河水、木柴火、泥陶壶,三者缺一不可,而且陶壶还必须用铁丝吊
起来烧,据说可以切断地气而使水更香甜。老汉们常常聚在一起品茗
聊天。一位上过私塾的远房大伯曾教给我们小伙伴们一首宋人的吟茶
诗,现在只记得开首两句是“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
大伯说阳河水是活水,木柴火是活火,又加上我们红盆村出的红泥壶
比宜兴紫砂还要好,所以这茶是天下第一。我尝过他们的茶,果然是
又香又甜。
    阳河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题。就连我那目不识丁、足不出户裹
着小脚的奶奶,也知道“李家桥的狮子数不清,大王桥的将军真威风
”,她说,阳河两边风水好,光县长这么大的芝麻官就要出一斗……
    可是,大约是六十年代中期,千百年流淌不息的阳河变成了季节
河,随着断流时间的逐年延长而终至彻底枯竭了。又是几年后,阳河
又见到了流水,不过它流淌的已是污浊的黑水。黑水当然是从上游淌
过来的。上游的人们不会不知道这黑水放下去不会不对下游的人们造
成危害,但他们更明白这黑水于他们自己却无妨害,于是便心安理得
地以邻为壑。
    屈指数来,污水已横淌了二十个春秋,它泛着白沫,腥臭味几里
外便可闻到。鱼虾绝迹自不待言,连两岸的井水也早已生出怪味。慢
慢地,人们发现,每到征兵的时候,阳河两岸被查出肝大而遭淘汰的
青年逐年增多。人们连连叹息,这块养育出张太恒等十几名将军的地
方,如今合格的兵源却越来越少。
    为争生存计,大王人也想了许多办法同上游的人们斗争。善良的
人们已不企求清泉再度流淌而来,他们只期望不受污水之害。他们是
理直气壮的,他们手里有法律,但是,结果却是下游的人们屡战屡败
。据说官司还曾打到了省城,也是负勇而去,泄气而返。有人绘形绘
声地说,省里的人声色俱厉地呵斥大王人:环境污染问题多了,连长
江、黄河都污染了,你们那条孙子辈都够不上的什么河算得了什么,
别瞎折腾,回去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忽然这一天,石破天惊,电视里
送出大新闻,省里已下决心彻底治理小清河了。敏感的人们意识到,
这或许是山东人向环境污染决战的序幕呢。前几天我回老家一趟,人
们见面就向我打听小清河工程的事。大家都喜气洋洋的、眉开眼笑的
,说起话来嗓门都高了八度:“咱们的阳河,看来也有盼头了!”
    是的,阳河,两岸人心中的母亲河,盼到了今天,是该荡涤掉您
满身的污垢,还您以风姿绰约面目的时候了。那清沏甘洌乳汁般的阳
河水,那蓬蓬勃勃一望无际的岸柳林,那漫天的鸟阵,那满河的鱼虾
,还有那烹茶时升起的袅袅细烟……这一切,都是母亲河慷慨的赐予
,难道不该早一天回来吗?
    阳河应该是美的,小清河应该是美的,我们神州大地每一寸土地
都应该是美的。这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奢望。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