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4.01.18
【期号】= 685
【标题】= 通江达海定远航——东营海通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秘
【版次】= 01
【版名】=
【作者】= 张松
【专栏】=
【正文】=
 

通江达海定远航——东营海通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秘

张松  (1994.01.18)

   通江达海定远航
    ——东营海通公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秘
    本报记者 张松
    一年之前,她还未诞生。
    一年之后,她——中国远望东营海通公司,却以超乎寻常的速度
崛起了:固定资产超过1000万元,创利润近500万元,成了一个拥有1
0个下属企业的大公司。就连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同志对海通公
司的发展和崛起也啧啧称赞。
    有人说,海通公司的成长之路,蕴含着一个谜,这个谜就是她的
动力源是什么?
    是啊,她的动力源究竟是什么呢?
    当我把这个问题直率地提到该公司总经理张俊林的面前时,这个
曾任河口区区长、有着军人般干练和果断的中年人,却淡然一笑,说
:“这很简单,就是全方位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说是简单,事实上并不简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需要的是有机的制约与组合。张俊林侃开了头。
    “产权明晰是海通公司成立的基础。我们公司的10个法人股东,
作为出资者,拥有规定的对公司的所有权。”的确,这个既无直接上
级,又无界别限制的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
负责制,总经理向董事会和股东们负责。作为企业的独立法人的总经
理,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对企业全权进行经营管理,成为能够自负盈
亏的法人实体。“海通”对此赋予了一体和相通的含义。他们成立并
开业的8个下属公司,都是按照市场经济需要开展经营的实体,有高
度灵活的企业自主权。
    张俊林告诉记者,海通公司有着以全员劳动合同制为主要内容的
现代企业人事制度和多种形式的工资制度。员工能进能出,职务能升
能降,根据工作能力安排岗位,并正式与总经理签订劳动合同。凡对
企业无所建树者一律在被“炒鱿鱼”之列,去年,他们就辞退了7人
,其中有科级干部,也有大中专毕业生。在这里摆老资格、无专长、
做不出贡献就没有“市场”,“海通”的用人策略是有才必用,唯才
是举,面向社会,择优选用。现在公司本部的40多名员工,有1/3能
基本上用英语对话,有一半以上会开汽车,有1/3能使用微机进行工
作。企业员工拥有如此高的素质,不能不说是海通公司的大幸。
    “在海通公司里,员工(包括总经理)的工资一切视企业效益高
低而定,工资与效益紧紧扭在一起,全额浮动”。张俊林颇有意味地
说:“我这个总经理有时也能体会到囊中羞涩的尴尬”。
        正是为了使这种令人不悦的境遇长久消失,张俊林和海通人
发扬“创业,敬业,务实,开拓”的海通精神,创造出了名噪油城的
海通速度,公司成立一年,先后建成开业了海通机械公司、工程公司
、新技术发展公司、中美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中日出租汽车公司
、俄罗斯东方贸易公司、淄博海通经贸有限公司、东营进出口公司海
通分公司等10个实体;投资1700万元的东营海通大厦,12层的主体工
程只用了4个月就矗立在西城泰山路中段。目前,海通公司拥有产值
过400万元的企业2个,全公司的年经营额超过2000多万元,创利润近
400万元,成为黄河三角洲上拔地而起的新型企业。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为企业注入了法术般的“魔力”,张俊林
越发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他说,海通公司将继续坚持双轨
(国内外贸易和发展实业)驱动、优势互补的方针,逐步向实业化、
集团化、国际化迈进,最终实现通江达海,破浪远航!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