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2.11.03
【期号】= 494
【标题】= 事在人为
【版次】= 04
【版名】=
【作者】= 童欣
【专栏】=
【正文】=
 

事在人为

童欣  (1992.11.03)

  ·纪实散文·
  事在人为
  童欣
    我们东营籍1967年在省林业学校毕业的8名同学中,如今只有梁
秀云一人务林了。去年,当我发现她的名字出现在全市优秀科技工作
者名单上时,一种好奇心催促我驱车到新户乡政府去采访老同学。
    天黑了,她才骑车从乡下归来。到村里去辅导果园管理是技术员
的职责。春夏秋冬,都是如此,这我清楚。一见面,我大吃一惊。
    这就是梁秀云?!记忆中那个个头最小,言语最少的姑娘变成了
白发老太婆。她那黑红的脸盘上布满岁月的印痕,穿着打扮象地道的
鲁北农妇,找不出一点科技副乡长影子。
    她已认不出我,我便以陌生人的身份开始了采访。想不到她的第
一句话就提起了我们都不陌生的话题:“刚毕业那会儿,我们担心盐
碱地上长不出林来,怕没用武之地……”。
    那是离校前夕,当时我们属惠民地区的同学聚在一起谈论未来。
象将要出征的士兵对面临的战争缺乏必胜的信心,大家心情沮丧。鲁
北的盐碱地上连兔子都不去拉屎,能长出苹果梨吗?我们学的技术往
哪里去用?谁知,就在这个节骨眼儿,女同学梁秀云却扔出一句话:
“我看事在人为”。
    25年过去了。梁秀云当真用她的作为让世人大开了眼界:新户乡
这片当年的贫林区现在已发展起3200亩果园。春花秋果,满园飘香。
片片新绿给荒野添上盎然生机。据区林业局的丁局长讲,新户乡仅现
有结果园林每年就能创造60万元的收入。红富士、青香蕉、国光、金
帅应有尽有。今年迂大旱,粮棉歉收,但这里的林果收入仍十分可观
。多年来保守种植的农民开始认识到林果是高效农业。梁秀云的自身
价值也随着林业的发展得到承认。
    梁秀云谈起园林发展就滔滔不绝了。她说:在学校学的书本知识
这里不能照搬了,为了摸索在盐碱地上种苹果的经验,我们先挖沟,
后筑台。七上八下,试了多少次,失败多少次,数不清了。后来,总
算找准了路子。难啊,不过到底成功了。
    “你一定吃了许多苦”。我想提示她谈谈创业史。
    “受苦受累是我乐意呀!乡里曾安排我干妇联主任,区林业局要
我进机关;更可笑的是那年农林分家,我的名字被划到农委。我一听
急了眼,跑到农委找到领导,只说了一句话,我爱这一行,不离开新
户,不离开林业站”。
    我正想把这几句闪光的语言记下来,她话题一转,说出了一句让
人摸不着边际的话,”我的小儿子今年考上本科大学。大儿子明年技
工学校毕业。”这颠倒了的大小先后又引起我的兴趣,执意请她讲出
个中原委。
    “当年,为了发展林业生产,我和丈夫住在林场,吃用不方便,
忙碌起来还常常吃这顿忘那顿。因营养不良,怀的第一个孩子生下来
象只小猫。他先天不足,后天又没条件补养……。我这个不合格的母
亲欠下了孩子的债,永远还不清的债……。
      “我无愧无悔。我欣慰的是25年的奋斗有了成果。我催熟了新
户历史上第一个苹果。多少孩子吃上苹果了,他们发育得聪明可爱,
我不照样尽了母亲的职责吗?还有我的老房东,他种7亩苹果园,8年
没结果。我住进她家,帮着剪枝、施肥。一年后,苹果结了果。他那
份感激简直没治啦。出门就掐着指头算帐给人听:‘一棵苹果树能顶
2亩半棉花的收入哇。’这不,新户乡的果园热一天高似一天。今年
,全市有9000多人次来参观新户乡的果品生产,你说我能不高兴吗?
    我禁不住为有这样的同学骄傲,连忙挡住她的讲话,自报姓名。
她的眼里一下子显露出当年的光彩,从心底发出一串真诚的哈哈大笑
。“小童,你这家伙还那么逗哇。你还记得不,我说过,事在人为?
”记得,记得,事在人为呀!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