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2001.01.01
【期号】= 2301
【标题】= 今日缚住苍龙
【版次】= 13
【版名】= 新世纪特刊  看天下
【作者】= 王立彬
【专栏】= 世纪观察
【正文】=
 

今日缚住苍龙

王立彬  (2001.01.01)

   今日缚住苍龙
    “治国必先治水”。二十四史形象地说就是一部炎黄子孙同水旱
灾害搏斗、渴望“缚住苍龙”历史。几千年来,中华大地上水利建设
活动绵延不息,水利成就举世无双。古代劳动人民修建了郑国渠、都
江堰、灵渠、大运河等大批水利工程,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
然而,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随着中国逐步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
会,列强入侵,连年争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山河破碎,
河流水系紊乱,水利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水旱灾害十分频繁。
    “凤鸟至、河图出,甘霖降、黄河清”,这是古代中国人对于清
明治世的千年梦想,也是饱经洪魔旱魃之苦的中国人最深切的向往。
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除水害、兴水利历来是我国治国安邦的
大事。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的2000多年间,我国共发生
较大洪水灾害1092次。“水来一条线,旱来一大片”,从1840年到19
49年,100余年间是我国历史上水旱灾害最严重的一个时期,一到汛
期,洪水肆虐,哀鸿遍地;一遇大旱,赤地千里,民不聊生。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一定要根
治海河”,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大规
模的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从1949年到1999年,半
个世纪以来,全国累计修建加固堤防26万公里,建成大中小水库8600
0多座,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的常遇洪水。水利设施对抗御水旱灾害
,保障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
的作用。
    “黄河安澜 国泰民安”,这是树立在黄河源头的一座碑的碑文
,8个字浓缩了无尽的沧桑。1949年以来,黄河花园口曾发生流量超
过1000立方米每秒日洪水12次,但没有一次决口成灾,创造了黄河连
续50年安澜的历史记录。随着小浪底工程的建成,做了多少世纪的又
一个梦想终于实现。20世纪90年代,我国连续发生洪涝灾害。在抵御
最近几年发生的大洪水中,防洪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
    水利建设的目标是兴利。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共兴建万亩以
上灌区5611处,累计打机井372万眼,井灌区面积2.2亿亩,全国有效
灌溉面积由1949年前的2.4亿亩增加到8亿亩,机电排灌总动力由7万
千瓦发展到7269万千瓦。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大大提高了农业抗御
水旱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我国能以占世界不足10%的
耕地养活世界22%的人口,使12亿人口解决温饱问题,水利发挥了重
要作用。
    水利事业的空前发展,把清流引入亿万家。目前全国已形成年供
水能力5800亿立方米。引滦(河)入(天)津、引滦入唐(山)、引
碧(流河)入(大)连、引黄(河)济青(岛)、引青(龙河)济秦
(皇岛)、东江- 深圳供水、西安黑河引水等工程的修建,确保在我
国城市决不会闹“水荒”。
    水利要变惊涛为光明。1949年初,全国水电装机总容量仅36万千
瓦,年发电量12亿度。到1998年底,全国水电装机总容量6400万千瓦
,年发电量2080亿度,在建工程规模约4600万千瓦。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1997年11月,长江三峡工程实现
大江截流。这一工程不仅在我国的水利建设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水
利建设史上也是罕见的。水利专家说,这一宏大工程在2009年全部建
成后,和南水北调工程一起,将标志着中华民族水利建设事业最伟大
的宏篇巨制的胜利完成。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