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8.01.05
【期号】= 1419
【标题】= 扶贫队·宣传站
【版次】= 03
【版名】= 党建·广告
【作者】= 张吉山
【专栏】=
【正文】=
 

扶贫队·宣传站

张吉山  (1998.01.05)

   扶贫队·宣传站
    张吉山
            扶贫队
    利津县南宋乡董家村是一个只有392口人的小村,全村仅有200亩
粮田。人多地少,董家村人走不出贫困。工作组进村后,对村里的情
况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制约董家村经济发展的只有一个字:水。工
作组算了一笔帐,如果能在村北挖一座蓄水量为10万立方米的水库,
就能将200亩盐碱地变为稻田,这对于董家村来说,等于增长了一倍
的土地。工作组很快给自己“定位”:挖库造田,抗旱打井。从进村
那天起,工作组三位同志一刻也没有松懈。包村单位团县委、县财险
公司、县工会三个单位的领导也几次进村现场办公,协调解决问题。
为了筹集资金,他们采取借、贷、集、赊的办法,筹集资金8万多元
,动用土方10万立方米。5月1日,水库顺利竣工,可蓄水10万立方米
,群众称此工程为“百年工程”。针对人畜饮水和离水库较远的地段
用水困难的实际,他们组织力量打井开采地下水。今年以来,先后打
了40眼水压井,及时缓解了用水矛盾。
    把扶贫内容拓展开来,是工作组实施“民心工程”的延伸。他们
发现村里小学生每逢阴雨天就出不去门,决定下大力气修一条柏油路
。他们求得县筑路公司的支持,只投资1.5万元,在校园内新修了一
条崭新的柏油路。村里小学生董艳艳、董莹莹因家庭贫困上不起学,
工作组长张锋、邵云毅各拿出400元钱救助,还经常到他们家问寒问
暖,给他们带些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去,鼓励他们念书学习。
              宣传站
    把党的方针政策送到千家万户,在群众和科技部门间平空架起一
座“空中彩虹”。他们创办了全县第一个“科技之声”广播站,开设
了“知识问答”、“学政策”、“致富经”、“看世界”、“村头小
议”等十几个栏目,聘请东营市青年食用菌研究所及利津县林业局、
农业局、科委等单位的专家、技术人员担任讲师和顾问。工作组张锋
是一位年仅24岁的青年人,一直在利津团县委负责宣传工作,他亲自
担任广播站编辑、播音员。1997年他们的“科技之声”广播站共播出
各类信息413条,专题讲座18次,为群众解疑释难530多个。
    为发展食用菌,工作组先后组织50余名群众到前刘乡西魏村、市
青年食用菌研究所等地参观学习,成立了青年科技夜校和青年食用菌
服务站,举办苹果剪枝技术管理、食用菌栽培等技术学习培训班4期
,受训群众达260余人次。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县农村党员食用菌技术
比武中,种植大户傅伟堂、董竹令分获产品竞赛二、三等奖。目前全
村已有36户食用菌专业户,仅此一项年创产值达15万元。
    工作组发现村里三轮车越来越多,便鼓励群众发展粮油运销。三
名同志分头出去跑信息、找门路,帮助群众办理营业执照,很快使小
村的粮油运销红红火火发展起来,现已拥有大小机动车66辆,年运销
能力达6300多吨。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