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


【日期】= 1993.01.07
【期号】= 522
【标题】= 心系电业——记省优秀电工、稻庄供电站站长李景文
【版次】= 02
【版名】=
【作者】= 孙建强
【专栏】=
【正文】=
 

心系电业——记省优秀电工、稻庄供电站站长李景文

孙建强  (1993.01.07)

   心系电业
    ——记省优秀电工、稻庄供电站站长李景文
    本报通讯员 孙建强
    他今年49岁。1968年,20出头的他脱去戎装,干起了外线工,从
此便和“电”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晃21年过去了,他和大伙一道使一
个名不经传的站,发展成为全县、全市乃至全省都小有名气的供电站
,先后被省评为省级标准化供电站、市先进单位和文明委先进单位,
并连续多年保持县局先进供电站称号。他——就是省优秀电工、广饶
县稻庄供电站站长李景文。
    率先垂范 立说立行
    稻庄镇是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乡镇,过去电力供应仅靠由国家
投资的电网进行,电网供电半径大,线损高;电力“卡脖子”的现象
时有发生。特别是近几年乡镇企业迅速发展,用电增加,全镇供电结
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对此,已担任站长的他马上
预见到,如果不加快电网的改造步伐,彻底改变电网的落后面貌,电
力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于是,一个改造电网、服务经济
的长期规划开始实施。
    眼看着电网改造项目的重头戏,35千伏变电站的工程就要开工。
在一次外出施工归来的途中,由于过度劳累,他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
,跌断了锁骨,被同志们送进了医院。他人在医院心却早飞回到了站
上,当开工的消息传来时,他怎么也躺不住了,不顾医生和亲属的劝
阻,拖着两块大大的夹板,返回了工地。在工地上他拄着拐杖,和同
志们一道商量着施工计划,随时处理着材料供应、人员调配、施工组
织等问题,硬是拖着带病的身躯坚持了下来,和大家仅用九个月时间
干完了一年的工作量,建成了供电站和变电站,八七年变电站一次点
火成功,结束了稻庄无变电站的历史,迈开了改造电网的第一步。
    随后他又组织队伍对全镇高低压线路、用电设备进行了大规模整
修。几年下来,他们战果累累,自一九八七年以来,新架和改架高低
压线路46公里,新上配电变压器110台8690千伏安;安装其它电力设
备527台(套)。初步建成了较为完善的供电网络,改善了供电环境
,去年全镇供电量首次突破1000万千瓦时,达1200万千瓦时,比一九
八七年增长了52%。
    现在,他又把供电目标订到了2000年,计划实施变电站二期增容
计划,使电力走在经济发展的前头。
    心系用户 为民造福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深知电费对农民群众生活的影响。所
以,他时常告诫自己和电工们:在工作中要扪心自问,是否对得起父
老乡亲,对得起自己。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西家村是一个有310户的大村,由于线路年久失修,设备老化,
线损较大,造成村民电费偏高,负担较重。他得知这一情况后,便带
上四名职工赶到村里,对用电村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摸底,决定
马上对该村的线路进行全面整改。当他又得知,该村无钱购买改线材
料时,便和会计一商量,从站上仅有资金中拿出了六万元,帮助该村
备料。料备齐后,他又组织队伍帮助施工,更换和安装了一大一小母
子变压器,新架和改架了四条线路,改变了该村的落后状况,降低了
线损,使电费由原来的0.41元/千瓦时降低到了0.21元/千瓦时,
被该村誉为“送来光明、为民造福”的使者。
    他还从加强内部管理入手,建立监督激励机制,堵塞漏洞。首先
对村电工实行了统一管理,提高了电工素质。为了更好的行使监督机
制,他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还从社会上聘请了47名用电监督员,
实行电价综合治理,使全镇电费长年保持在合理范围,减轻了农民负
担。去年四月份,省、市、县检查团通过深入到用户查看记录,了解
用户等方式,肯定了稻庄站的作法,他们感慨地说:“乡村供电站如
果都能象稻庄一样,老百姓的电费就不会出差了!”

返回概览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打印预览 下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