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2.01.01 期号:2602 标题:入世,粮食生产会怎样 作者:赵明 版次:03 版名:乡村专刊 专栏:农业与WTO 正文: 入世,粮食生产会怎样 赵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副部长徐小青,农业部 政策法规司司长杜鹰,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韩俊等人认为, 中国农业虽然比较原始,但所受到的冲击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大。 相比金融保险、电信等来讲,所受冲击要小得多。总体来讲,加入WT O对农业是利大于弊。为什么做出此种判断呢?从市场准入的三个方 面(关税减让、进口配额、进口配额的经营)来分析,便可一目了然。 关税减让构不成冲击。此次中国同意将农产品进口关税下调,从 品种来看,葡萄酒、奶酪关税降得多些(葡萄酒由65%降至20%,奶 酪由65%降至12%),而这不会对农民甚至许多市民产生太大影响。 牛肉、水果会从30%—45%下降至10%左右,但这几个品种正是中国 农产品中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因为80年代初我国放开水果价格后极大 调动了果农的积极性,果品生产非常丰富。从价格上看,目前我国水 果价格大都低于国际市场价格,苹果、鸭梨、柑橘的国内市场价格低 四至七成,有较强的竞争力。而肉类产品除禽肉外,国内市场其它肉 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其中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60%左右,牛肉 价格低80%左右,羊肉价格低50%左右,所以这方面的关税减让不会 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相反,加入WTO会对中国水果、肉类、蔬菜产 品的出口有利。 小麦、玉米、大米、棉花等农产品保持14.5%左右的进口关税不 可能拉大国内产品的价格劣势。目前上述农产品价格高出国际市场二 至七成的确是事实,但其成本构成中,流通成本占了很大的比重,而 “三提五统”同样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两项几乎占了上述农产品成 本的一半,但劳动力成本没有进入构成),这些成本都有压缩的余地。 农产品进口配额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中美双方就大宗农产品在5 年过渡期内进口配额尽管做了规定,即从明年起逐年增加,至2004年 达到最高,如小麦最终配额930万吨,玉米最终配额720万吨,大米最 终配额530万吨。但进口总是在价格合理和有需要两者都存在的前提 下发生的。国外大宗农产品的大量倾销是不会出现的。 首先,从进口的量上来讲,中美在协议中规定,在过渡期内粮食 进口配额最大的年份2004年也才只有2180万吨(占国际市场粮食总量 2亿吨的11%左右),实际上中国在进口粮食最多的年份1995年曾进 口粮食2081万吨,10年后中国再多进口100万吨自然是有承受能力的。 其次,粮食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价格变动趋势来预测,目前 国内外粮食价格的差距会随着进口的增加而达到平衡甚至反转。近两 年我国粮食进口比较少,1997年只有400多万吨,1998年500万吨,而 这两年国际市场粮价也处于低谷。如果我们进口大量的粮食,国际市 场价格将会明显上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陈锡文认为, 我国粮食进口量如果达到2000万吨(即国际市场粮食总量的10%), 会拉动国际市场粮价上涨30%—40%。这样一来国外粮食将不再具有 价格优势,自然不会再进口。因而可以说,即使过了过渡期,没有了 配额,价格也可以从中起到调节作用,大量倾销也不可能发生。再有 ,当前高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农产品,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随着汇率的变 化也可能变得有竞争力。 所以,从上面几点来看,目前中美商定的粮食进口配额,不会对 粮食市场造成冲击。从这个角度也可以看出,有专家以进口配额数来 算中国将有多少农业劳动力不能再生产粮食而失去饭碗,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