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K" %> 东营日报 <%@ taglib uri="/WEB-INF/tld/trswas40.tld" prefix="TRS" %>

崇勇习武 御敌卫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1989.04.01)

   崇勇习武 御敌卫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既是一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史,
又是一部抵御外敌入侵,维护民族尊严的斗争史。这种持续频繁的斗
争,使我们的民族逐步形成了崇勇习武、杀敌卫国、不怕牺牲、以战
止战的优良传统。今天,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有助于增强我们的
国防观念,增强我们对伟大祖国的责任感。
    我们的民族具有从军尚武、常备不懈的可贵风尚。在我国历史上
出现了许多有重大建树的军事将领和民族英雄。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
孙武、吴起,秦汉时期的卫青、霍去病,后来的岳飞、戚继光、邓世
昌,还有抗日战争中的杨靖宇、吉鸿昌等等。他们之中的许多人,“
少年便习武,十四己从戎”,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尊严英勇战斗
了一生。
    我国十七世纪爱国思想家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这体现了我国人民保疆卫国的自觉精神与历史传统。古往今来
,每当我们的民族遇到存亡危急的时候,总是有无数爱国志士挺身而
出,勇敢地投入保家卫国的战斗中,用血肉之躯筑起一道道铁壁铜墙
。有关这方面的传说和故事举不胜举。比如,花木兰女扮男妆、替父
从军;杨家将战死边关、保家卫国;瑷珲军民怒杀俄国侵略者;抗联
战士同仇敌忾,把复仇的“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等等。类似上
述这些故事和传说,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人民“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
国思想和“智者尽其谋,勇者尽其力”的报国卫国之情。在抗日战争
时期,有一首歌中唱道:“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这
是当时人民群众国防观念的极好写照。
    我们的民族具有精忠报国,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为了痛击来犯
的侵略者,从古到今无数中华儿女,参军参战,冲锋陷阵,表现了对
祖国忠贞不渝、卫国报国的高尚情怀。看过《甲午风云》这部影片的
人,无不为中日大海战中的名将邓世昌奋不顾身打击敌人的壮烈行为
所感动。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邓世昌式的英雄。仅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次比较大规模的保卫边疆的战斗来说,1962年中
印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中,涌现出了舍身滚雷开通路的罗光燮等一批英
雄人物;1969年中苏边界自卫还击作战中,涌现出了“生命不息,战
斗不止”的于庆阳等一批英雄人物;1979年以来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中,涌现了托炸药捐躯炸敌堡的李成文、负重伤抱敌滚悬崖的吴建国
、塞眼球爬着向前冲的史光柱和堵枪口舍身救战友的民兵陆天柱等一
批英雄人物。如果没有这些舍生忘死的英雄,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和
安宁。(二)
        (东营军分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