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K" %> 东营日报 <%@ taglib uri="/WEB-INF/tld/trswas40.tld" prefix="TRS" %>

海也不是那海 滩也不是那滩——我市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查

孙习能 田旭日  (2000.10.11)

  海也不是那海 滩也不是那滩
  ——我市水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调查
    今年以来,我市水产战线干部群众积极调整优化水产产业结构,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水产业在遭受持续干旱的情况下,仍然保
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今年全市水产品总产值可达到16.62亿元
,比去年增长15.68%;水产业纯收入可达4.99亿元,比去年增加1.2
1亿元;农民人均水产业纯收入456.38元,比去年增加110.76元,占
农民预计纯收入2830元的16.12%。水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收入的重
要来源。今年我市水产业主要有以下七个特点:
    (一)海洋捕捞实现了由近海捕捞向外海捕捞的历史性转变。针
对近海渔业资源日趋衰竭的实际,我市在努力控制近海捕捞强度的同
时,积极拓展捕捞新领域,海洋捕捞逐步实现由近海捕捞向外海捕捞
的转变。目前,全市已有16对大船走出家门,常年在外海作业,取得
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预计年内全市大马力渔船将达到20对,外海捕捞
产量可达7万吨,约占海洋捕捞总产量的57%,对船毛收入达到350万
元。
    (二)浅海生产实现了由滥采乱捕、竭泽而渔向有偿用海、依法
养护的转变。浅海贝类养护形成热潮,沿海渔民纷纷投资从事浅海养
护。通过采取移植、增殖等措施,提高文蛤、青蛤、毛蚶等经济贝类
的贮量,收到明显效果,贝类生长密集区面积达到20多万亩。浅海养
护的发展,缓解了近海捕捞的压力,加快了浅海资源开发利用向“农
牧化”的转变进程。
    (三)滩涂养殖走出了“中国对虾一统天下,效益一蹶不振”的
怪圈,实现了多品种、优质化、立体生态高效养殖。滩涂养殖由单一
的养殖中国对虾发展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南美白对虾、刀额新对
虾、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文蛤、鲈鱼等多个名优新品种的养殖。
海水养殖名优品种覆盖率达到91%。为发挥盐场及滩涂面积广,宜于
进行卤虫养殖的优势,我市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卤虫养殖,开辟了海水
养殖的新领域。
    (四)淡水养殖品种结构实现了由传统品种向名特优质品种的转
变。去年我市的黄河口毛蟹、黄河口鳖被’99中国国际农博会认定为
名牌产品。为扩大名牌效应,我市积极宣传,广泛发动群众从事名牌
产品的养殖,膨胀养殖规模,使黄河口毛蟹、黄河口鳖这两个名牌品
种养殖迅速发展起来。毛蟹养殖面积新增8.1万亩,达到14.5万亩,
其中池塘养殖面积6.5万亩,水库养殖面积8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2.
4万亩、5.7万亩。预计仅毛蟹养殖一项,可增加纯收入4300多万元。
    (五)水产养殖方式实现了由粗放粗养、人放天养向集约化、专
业化、产业化养殖的转变。为带动水产养殖上水平,我市实施了万亩
毛蟹养殖、万亩“上粮下渔”开发、万亩滩涂开发、万亩浅海养护四
个水产科技示范园。各示范园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益的开发原
则,为水产业的发展树起了样板。渗水养虾、地下卤水养虾、多品种
虾混养、二茬虾养殖、池塘网箱养殖、水库移植大银鱼、“三网”养
殖等一批先进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取得重大进展,推广范围不断扩
大。通过示范带动和广泛推广应用先进实用技术,使养殖生产的集约
化程度不断提高。
    (六)水产开发投资格局实现了由政府投入为主向多元化投资的
转变。一是吸引外资投入。市委、市政府做出大招商、大发展的战略
决策以来,我市水产业吸引了许多大项目、好项目,既有效地增加了
水产业的投入,又带动了当地水产经济的发展。二是吸引社会闲散资
金投入水产业。各县区制定出台了税费、用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
导社会各方面增加对水产业的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实现了由无序、无度、无偿向有序、有
度、有偿的转变。随着海域使用许可和有偿使用两项制度的深入实施
以及海洋综合管理工作力度的进一步加大,人民群众的海洋国土意识
不断增强,过去人们头脑中长期形成的错误的用海观念逐步得到转变。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开始实现由过去的无序、无度、无偿转变为有
序、有度、有偿。全市按规定颁发海域使用75件、发证面积16万亩。
  (孙习能 田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