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contentType="text/html;charset=GBK" %> 东营日报 <%@ taglib uri="/WEB-INF/tld/trswas40.tld" prefix="TRS" %>

河口区走出一条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跳出“农”字抓农业

孟维芳  (2002.01.04)

   河口区走出一条农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
    跳出“农”字抓农业
    本报特约记者 孟维芳
    跳出“农”字抓农业、跳出农业抓农村工作——这是河口区在农
村经济结构调整中提出的一个新思路。“全省最大的文蛤、活沙蚕繁
育基地”、“全国最大的卤虫养殖基地”、“全省最大的芦苇生产基
地”、“东营市最大的枣业生产基地”……一个个“农业之最”,构
筑了河口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框架。
    河口区在实践“两跳”战略的过程中,通过广泛地社会调查和理
性思考,坚持大力推进产业化建设,着力做好做活“特色”、“养殖
”、“加工”和“服务”文章。
    围绕农业产业化,河口区采取了多项措施,以特色农业、高效农
业和现代农业为重点,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独特的
土地、草场、滩涂等资源优势,培植起了畜牧、水产、芦苇、冬枣四
大特色产业,优化了区域布局,构建各具特色的产业带和产业区。着
力发展名优畜禽品种,重点抓好基地建设,带动和辐射广大农户饲养
,使畜牧业逐步由传统的“粗放、分散”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
集约化、现代化”经营转变。水产业开发上,加快名优特产品的推广
步伐,努力提高水产保鲜保活率;并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推动水产
业向大规模、名优特、高效益、高档次、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突出
搞好浅海滩涂开发,发展浅海贝类增养殖,依此带动农业产业结构面
向市场大调整。
    河口区立足现有生产能力的结构调整、技术改造,加快农产品加
工、保鲜、储运技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
该区的芦苇生产着眼于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建立了
鲁北芦苇交易中心,成立了50多家苇板加工厂,仅此一项当地农民人
均增收1000元。水产品加工初步实现由产销腌制品、初级冷冻品向产
销高附加值产品和鲜活海产品转移。
    “农民进市场,服务是桥梁”。河口区先后建立了农产品各类市
场50多个,农业龙头企业30个,农业招商项目70多个。农民也实现了
由为“吃”而种到为“卖”而种的观念转变全区上下形成了一个强有
力的社会化服务体系。